2011年6月25日星期六

慶幸

慶幸上天還讓我遇到這樣的人,這樣的倆個人。我幾乎以為,有點像我的人都是異類了,該不存在。

小時候心生公平,道德投射,認知的世界一切善惡分明成熟後漸發現現實世界曲折幽秘,瞭解人性複雜黑暗,才知世間並非正邪分明,於是推翻過往的道德觀,憤世嫉俗起來。如能追尋更深層的人生價值的人,會把過去種種累積起來,連繫起來,沉澱後會發覺人間依然有情、有理想,有更高尚的品德。

如果成長路是正反合的層層進升,他倆必定是推我一把,讓我走進合的階段,再次燃點我對人的希望。

公義、友愛、信任等理念基本上已經殞落。人愈大愈難建立無私的關係。人一生求什麼?功名、權力、金錢、愛慾、知識背後都是渴望認同,只是渴望被認同的內容和認同你的對象有所不同而已。一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所言,人總是活在別人目光之下,哪怕是來自眾人、愛人、熟人或想像(自己)的目光。所謂的認同其實就是一種理解,因此有可以託付的知己實是人生最大之樂。

電光火石間,本能已經告訴我們誰是同道中人。面對一些人,我們的情感自然流露,揮灑自如,毫無隱藏如我們不夠超群,不能說是惺惺相惜,倒可說是沆瀣一氣、臭味相投。但面對另一些人,我們本能地成了另外一種人,甚至一點蛛絲馬跡也不漏,生怕對方知道多一點真實的自己,連說句話的方式也不同。這大概是「夾」與「話不投機半句多」之別。當然有種人是在哪種人面前都是另外一種人,另作別論。

與別人交流,總希望對方有回應,有同感,甚至不須言語。相視而笑,莫逆於心,更勝千言萬語。情能通達,生命舒暢酒逢知己,秉燭夜談,忘掉一切。

這些年來,嚐過愛情苦澀,歷經家人關係變質,尤覺友情最為可貴。家人是沒有選擇的,且有責任、有重擔,雖樂意,唯在此關係中,還未嚐自由,甚至要努力爭脫一些長年累月的意識枷鎖,想要往外走,想要證明自己一個活個體,這種愛於我,太深。愛情則太自私、霸道,關係裡頭太多要求了,人總是質疑愛情、測度愛情、試探愛情,在愛情醞釀的瞬間就已經摧毀愛情。

唯有真正的友情是一種出自內在的純粹選擇,且距離恰到好處。品味相近,人格相近,性情相近,興趣相近,或志向相近。當然有種朋友很長久,大多時讀書時代的;有種是在生命長線上交匯而結識的,一離開某個特定的環境就完了,往後關係的修為得靠彼此。

此倆乃性情中人也,都喜歡,皆「真」。同桌同一頓飯,一個月後,又各奔前程。但願有天,我們真的懂以出世思想做入世事。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