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個年紀。
你開始察覺到人生一切的離離合合。
你總會走過黑白場所,生命中,總有些人已離你而去。
同時,你走過一些紅地毯,都是別人的,當過姊妹兄弟,做過伴娘伴郎,
看著你曾經最熟悉的人放下昨日一臉稚氣,
告別彼此的從前,步向另一人生階段。
男性友人都開始拍起拖來,最好不要找太多,作為識趣的友人。
女性友人,好幾個,有的走在一起好幾年,
忽地,宣佈回復單身,毫無先兆。
有些,則繼續甜蜜也繼續磨蹭;
有些,則才剛開始嗅到愛情的微醺,一如遲來的青春;
有些,則是「無雀嘅腳仔」一貫的自由人;
有些,則是樂此不疲、從不倦怠。
然後,我們也會聽聞,不太熟絡的,閃婚了。
然則,這個年紀,不論我們是何等角色,
八卦墮入聽聞等待瘋狂傾訴陪伴明交暗往炫耀愛別離……
無論是從自己或別人的故事,
我們總面向過愛情,正面也好,側面也罷。
對。就是這個年紀。
對一切離離合合最為敏銳的年紀。
因為,說習慣無常,大有人在,
你不能像生命中的前輩輕鬆說一句:天下間有什麼大不了,又有什麼新鮮事;
因為,說天真瀾漫,你談不上,
你不能像後來者青春無敵,因他們不曾受傷,甚至不知何謂「傷」;
就是這個年紀,
你帶著入世未深的智慧,背負丁點似懂非懂的經歷,
懷抱著恰到好處的赤子心,對世間一切喜怒哀樂既抱有懷疑又心存希望。
有些人,選擇等待;
有些人,主動出擊,
走進教會,又或舉行了連場聚會,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總之,別放過任何露面的機會,擴張自己的機會網,
有時,我懷疑,是現代人的醜陋,
並對醜陋毫不掩蓋,各懷鬼胎。
有時,我可怕,
那些講究外交辭令的聚會,
那些需要距離的友情,
那些擾人心煩的霧水,
那些未曾開花結果的相遇。
就是這個年紀的女生。
一個人的時候。閒時。
偶爾會渾身浸泡在那意外來訪的記憶洪水中。
想起舊情人。
點點滴滴,回流到她的心海,在她腦裡恣意興風作浪。
誰也不能否認,彼此都曾那麼真心付出。
即使世界從不回頭多看一眼。
你為那個曾經愛上對方的自己感到羞恥。
你無論如何想不起自己當初為何那麼執著,
更為了自己不會再如此盲目地愛,
或再有如此機會去愛而捶胸頓足,傷痛不已。
本身自行散發出來似的任性隨意的美,
已經再也不會回到你身上。
而,你看見的世界將永遠不會跟認識這個人之前一模一樣。
就是這個年紀的女生。
伴著傷痕累累的友人時。
你從他們的意志薄弱認出自己的沒出息,
從他們的沈溺察覺出自己的無法自拔。
有時,你是真心哀傷他們的哀傷;
有時,你只不過是藉機哀傷自己的哀傷;
好讓自己的哀傷在別人的哀傷中洗滌千次,完全褪色。
但你,無論是誰都好,更厭惡那些廉價、一再重複的解釋。
就是這個年紀的女生。
你看著旁人。看著旁人給你看的。
每個人看起來都那麼幸福。
但你不知道他們是真的幸福,或者只是看起來這樣而已。
偶爾,你看到街上,一個女生穿著得像個大拼盤,
難以接受的顏色、金粉絲襪,聲音嬌嗲,
你心裡總不禁想到:為何這樣的女人也能被寵愛?
你心中不禁嘀咕:男人跟女人的品味是兩碼子的事。
但你沒有羨慕誰的人生。
因為你已經太習慣你自己了。
就是這個年紀的女生。
似乎學懂什麼,也似乎明白什麼。
只要空氣流動,愛情就會不斷漂流,從這個人到下一個人。
承載愛情的,有時是一本尚未讀完的書,
有時是突如其來的一霎想像,
有時是一望無際的地平,
有時是一個難以複製的時刻。
愛情的哀傷是準備了一輩子的哀痛,
只為想像中一刻的飛翔。
明白的那一天,身上早已露出厭倦,
腳步蹣跚,心智麻木,眼光老早憤世嫉俗。
就是這個年紀的女生。
帶一點學識。自以為有點品味。
不斷努力想要完美自己。無論是內在還是外在。
我們學習著各種事情。無論是內在還是外在。
但,當品味被製造、被販賣、被認定,
品味在生活經驗中衰弱起來。
而,你只渴望一個機會,小心翼翼為自己塗上防腐劑,
期待在一個對的時刻遇上一個對的人,
還能全力一搏,毫無保留。
而,那個情感機會往往不曾到來。
我們卻一直活下去。
是為什麼要兩人走在一起?
又是為什麼要害怕孤獨?
大概,因為孤獨是自由,
我們所害怕的,不過是獨力面對自己的存在。
特別是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
在遙遠一點的時代,
人們還有堅如盤石的信念的時代,
離叛、私奔、殉情,都曾是愛情手段,
因為曾經人相信愛情超越個人生命的存在。
如今,
我們卻活在一個不信自己卻又懷疑他人,
高度自戀卻又缺乏自信,
害怕未來卻又漠視過去的年代,
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問,你愛我嗎?
其實,愛,還存在嗎?
然而,當你質疑愛的瞬間,
我們的社會出現了罵戰、踐踏、標籤。
從以前的老姑婆、賣剩蔗到現在的剩女中女毒女港女,
當女性抬頭,在經濟、文化、社會資本愈優厚,她們愈被切割得厲害。
「剩」這個命題的前設,
是一般包括在異性戀婚姻的女性才屬正統。
結婚,成了必需、唯一的正常人生進程,
生活方式,人生規劃?甚或是生存目標?
這無疑是,社會的性別偏見,
而更可怕的是,異性戀婚姻的霸權。
我們對婚姻的盲目認同及追求成了社會的嚴重分化與排斥,
成了一整套準則與禁忌的囚牢,
人們變得別無選擇。
值得批判的並非港女拜金戀物、港男窩囊無能,
也非苛刻的擇偶條件,
而是如魔咒般無從自主的生活方式與人生目標。
難道除了羸得一個稱心如意的美人兒,
或在人人眼中條件完美的謙謙君子,
我們的人生就別無所求、別無可求嗎?
或許,沒有什麼人喜歡孤獨的。只是不勉強而已。
如果愛情是快樂,
快樂,始終是意外,而非常態。
同路人上
p.s. To my dearest sisters (brothers), I
love you all.
無論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也要快樂,縱使快樂並非常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