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翌日早上,本想到同事推薦的譚家魚翅。
恰巧沒開門。無緣。
在新開闢酒店林立的路氹對面,
是氹仔舊城區。
舊城區有個我很愛很愛的公園,
那裡有很多操作簡單的健身儀器。
很好玩。酷得很。恨不得把它遷往家樓下。
放了好些木擺設。
對出那片小海,應是滿佈荷葉荷花,
不過還未到花開時候,
沿石路走,
長木椅,大樹,長木椅,大樹……
更重要是那處曾是高級官員官邸的葡式大宅,
成了新景點。
終變成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Casas ~ Museu da Taipa),
(Casas ~ Museu da Taipa),
[不禁要說葡文跟西班牙文真的很像]
入場費不過是5元,就可參觀三個展觀,
第一個放了葡人住時所用的家具傢俬,典雅別緻;
第二個是葡人在澳的歷史博物館,
勾出中西文化如何交織的萬千浮想;
最後一個是有關葡人服飾的。
還看到上次未曾見的木槺蛋糕。
坐在長椅上,剛好遇上了來自南美的街頭表演者Munay,
他的悠悠笛聲沖淡了官也街的商業味,
反倒為這人山人海的旅客區添了幾分藝術氣息,
加上灑雨般的陽光,
令人隱隱不想離開這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迷夢。
------------------------------------------------------------------
如晚上來到更棒,
坐在長椅上,在大樹下,
一海之隔就是閃爍不停的新天地。
1955年的海島鎮,及後的氹仔市區,
今天的氹仔舊城區。
因為人,令地方有了歷史,有了意義。
新的。舊的。

隨了初次邂逅無法解釋無從轉達的驚艷,
於我們更深的是,
每次重遇,與它所編織的故事。
身邊的人或同,或不同,
但每次的經歷都是如此獨特的體驗,
而每次的重遇,都似曾相識,
令人無法不想起上一次,
想起上一趟的自己,
那個未曾好好認識便已全然失去的自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