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4日星期六

20130903_ Live to learn, learn to live

用了這個你們送給我的簿,再走進課堂。簿語:學習是為了讓人生多點色彩、豐富一點。

徘徊在貪新與戀舊的矛盾間,方才發現,自己有多愛母校。走在陌生的校園,有種旁觀者般的抽離感。

Interpreting,這次的core很有難度,特別是在睡意濃濃的晚上精神要高度專注集中,而且自己本身就是較擅長寫的,遠遠多於說的。

不過,我有預感,該又是遇上了好老師。教授外表很年輕,笑容豐富,一直都是用廣東話,不過聽得出他說得雖然純正但又有點不自然。


同學不斷追問之下,教授才說其實他是台灣人 [救命!又是我最喜歡的台灣!加分加分 XDD],十歲前都是住在調景嶺,就是早幾十年前,親國民黨的人的聚居地。後來才回台灣唸書,不是讀語言出身,卻是唸商科的。雖然在唸博士以前,一直都在台灣,卻說得一口流利的美國口音的英語,我們都很奇怪。原來,他在大一的時候遇上了一個好老師,幫他們逐個字母去練發音,一年的時間就有這樣的成效,當然,也可能是教授本身就很有語言天份。良師,可能是因為遇上了良師,才成了良師。

雖然,第一堂課都是說些有關傳譯的基礎事情,不過已悄悄燃起了我的興趣,正如教授所說唸人文學科跟科學不一樣,沒有絕對,有的是懷疑精神,好像我們經常以為relay interpreting會較為不準確,其實卻沒有實際證據。又或是,究竟將母語譯成外語,還是將外語譯成母語,哪一個較準確?這些問題都很有趣。

人生,能遇上良師,甚或啟蒙者,是多麼愉悅,卻又是吊詭的,因為他可能改變你的一生而不自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