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8日星期日

《上色》


昨夜跟友人到JCCAC學習黑白照上色,蠻有趣的!

聽說在久遠的年代,畫家在沒有窗的室內素描,就直接在牆上鑿一個小洞,讓外面的景象透過光與影映在對面的牆,把整個密室成為針孔相機。我想,這個大概就是相機最原始的概念,亦是人類對攝影的渴望的最初級形式。

在四十年代出現用彩色底片的照相機以前,人們就是用著這辛勞仔細的工夫,逐筆逐筆塗抹,讓黑白照成為貼近現實一點的彩色照。後來當然是各類相機的興起,致使這種技術失傳,友人說就連這種專用色料也很難在市面找到。

 



當然,我們現在弄的,是逆向邏輯,硬把彩照變成黑白照,然後再上色。有點像畫畫的。「真」與「假」在照片上碰個正著。不過,可能照片上的「真」才是假,因為照片不竟是影像。相反,「假」色彩才是真的,因為色料才是實物。

有幸朋友還找得到真的黑白照,令我們有幸見識幾十年前的大埔是什麼模樣。倒真讓我想起野餐、Beatles、瑪麗蓮夢露、酒廊等懷舊物 =]

千萬不要把一切流傳有緒的輕易否定。
否定一件東西容易,但救一件東西回來很難。
舊事。新人。舊照片。新上色。讓一切值得的薪火相傳。

請別忘記,為自己的腦袋上色,為自己的生活上色!也盡可能悄悄為旁人的生活上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