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星期三

世道


人總期望,有一天走進一個制度之中,會由賢君作主,有能者居之。那必然事與願違,第一人在其位,第二在位的都眷戀權力。制度之內,關係千絲萬縷,任你千錘百鍊,機關算盡,依然危機四伏。

何選擇之有?當你走進去,便即逃不掉,愈多關係,愈多制肘,做事愈多顧慮。獨你不靠攏,頓感扞格不通。若你有幸受寵,今日成為大紅人,亦難保他朝改朝換代,因此中國人很習慣有風駛盡利。在這個制度中,階級尤其重要,層層進之,既得利益者只會同流合污,免利益動搖,不公義也視而不見,又或束手無策,再堂皇的解釋都是借口。是非曲直、禮義廉恥全都置之度外。

成長的殘酷不在於毀滅自己,而是在於接受一個更骯髒的自己。倘若你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大幸,因你「勇於面對、樂於接受」。

楊德昌曾在《麻將》中說過:世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騙子,一種是傻子。當對方是騙子時,你必定是當了傻子。七十年代是善與惡,八十年代是真與假,九十年代是利與害。晦暗無助?何必劃地自限,而不另闢蹊徑?三國演義第三回:賢臣擇主而事。

2011年6月28日星期二

艾頓斯

話說尋日工作期間,工友問我如何把歌放入ipod

我說︰好的,幫你看看。
於是,我在MSN發散人手,問問是如何弄的。原來先要裝itunes
我說︰這裡弄不了,要先裝itunes
她問︰是什麼來的?
鄰位︰一個程式來的。問樓上的同事一定有。
她問︰叫什麼?
我說︰itunes。我幫你寫下來。

過了一會…… 她又經過。
她問︰叫什麼?
我說︰itunes
她問︰中文叫什麼?
我跟鄰位大笑了。
我說︰艾頓斯。

小事一樁,空氣充滿著傻氣。要笑,太簡單了。

2011年6月25日星期六

慶幸

慶幸上天還讓我遇到這樣的人,這樣的倆個人。我幾乎以為,有點像我的人都是異類了,該不存在。

小時候心生公平,道德投射,認知的世界一切善惡分明成熟後漸發現現實世界曲折幽秘,瞭解人性複雜黑暗,才知世間並非正邪分明,於是推翻過往的道德觀,憤世嫉俗起來。如能追尋更深層的人生價值的人,會把過去種種累積起來,連繫起來,沉澱後會發覺人間依然有情、有理想,有更高尚的品德。

如果成長路是正反合的層層進升,他倆必定是推我一把,讓我走進合的階段,再次燃點我對人的希望。

公義、友愛、信任等理念基本上已經殞落。人愈大愈難建立無私的關係。人一生求什麼?功名、權力、金錢、愛慾、知識背後都是渴望認同,只是渴望被認同的內容和認同你的對象有所不同而已。一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所言,人總是活在別人目光之下,哪怕是來自眾人、愛人、熟人或想像(自己)的目光。所謂的認同其實就是一種理解,因此有可以託付的知己實是人生最大之樂。

電光火石間,本能已經告訴我們誰是同道中人。面對一些人,我們的情感自然流露,揮灑自如,毫無隱藏如我們不夠超群,不能說是惺惺相惜,倒可說是沆瀣一氣、臭味相投。但面對另一些人,我們本能地成了另外一種人,甚至一點蛛絲馬跡也不漏,生怕對方知道多一點真實的自己,連說句話的方式也不同。這大概是「夾」與「話不投機半句多」之別。當然有種人是在哪種人面前都是另外一種人,另作別論。

與別人交流,總希望對方有回應,有同感,甚至不須言語。相視而笑,莫逆於心,更勝千言萬語。情能通達,生命舒暢酒逢知己,秉燭夜談,忘掉一切。

這些年來,嚐過愛情苦澀,歷經家人關係變質,尤覺友情最為可貴。家人是沒有選擇的,且有責任、有重擔,雖樂意,唯在此關係中,還未嚐自由,甚至要努力爭脫一些長年累月的意識枷鎖,想要往外走,想要證明自己一個活個體,這種愛於我,太深。愛情則太自私、霸道,關係裡頭太多要求了,人總是質疑愛情、測度愛情、試探愛情,在愛情醞釀的瞬間就已經摧毀愛情。

唯有真正的友情是一種出自內在的純粹選擇,且距離恰到好處。品味相近,人格相近,性情相近,興趣相近,或志向相近。當然有種朋友很長久,大多時讀書時代的;有種是在生命長線上交匯而結識的,一離開某個特定的環境就完了,往後關係的修為得靠彼此。

此倆乃性情中人也,都喜歡,皆「真」。同桌同一頓飯,一個月後,又各奔前程。但願有天,我們真的懂以出世思想做入世事。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2011年6月17日星期五

愛.別讓我走

廣告導演出身的麥克羅曼諾(Mark Romanek)將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2005年出版的經典小說《愛.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搬上銀幕《愛.別讓我走》是那種光看片名就經已吸引我的電影。一個關於複製人的故事,卻絲毫沾不上科幻的冷峻,反而帶出濃厚的文藝氣息;不只「談」戀愛,更道出人生種種

沒有激烈的愛情故事,擺脫了荷里活商業片的味道,暗暗道出電影的本義何需每齣戲都連場官能刺激?現代人甫出門已被迫接收連番官能刺激多不勝數的宣傳廣告、推陳出新的消費商品、大都市的繁華喧鬧、千奇百怪的衣著配搭難以想像的言行舉止,比比皆是。大概我們的官能都已疲憊不堪,唯有下來,方能讓頭腦清晰,尋回人類最原始的感覺《愛.別讓我走》光以情節淡然的說故事,足以讓人沉思,沒有半點兒激動,良久,思緒沉澱,情感才如泉湧,浮想萬千

複製人情何以堪
主角凱西(Carey Mulligan)與露芙(Keira Knightley),在海爾森寄宿學校內一同成長,一同戀上了青梅竹馬的男生湯米(Andrew Garfield)。面對已被預設的人生,愛情與友情,何去何從?本來平凡的三角戀,正因與凡塵俗世凡無異,才突顯了複製人也有情有慾有求有掙扎。除了愛情,電影更表達深層的矛盾:學校與社會、靈與慾、進與退、是與非、真與幻、生與死。

海爾森寄宿學校除卻神秘感外,與一般學校無異,讓人讀書識字、學習藝術、參與運動,唯學懂的一切似乎跟現實毫無關係。主角們離開象牙塔後,面對可怕的現實,茫然若失,特別是他們走到碼頭的一幕,仿似沒有盡頭,前路一片迷濛,一如人生。

有一幕印象尤其深刻,複製人在學校起床後,排列整齊,一個接一個地拿取一瓶一瓶的鮮奶,像機械般準確無誤,正好與複製人的情感形成強烈的對比。面對不能逆轉的命運,他們逃不出器官捐獻計劃,也如人們在動盪不安的時代,唯一希望抓緊摯愛,安然渡過將降臨的無盡恐懼。徨恐正揭示了人性的陰暗面,在迷惑的愛情裡,露芙先下手為強,終未開花結果,唯走到生命盡頭,方才千方百計想補償。

生命本無奈
片中擱在沙灘而非在海中的船,恰好象徵人生的無奈。有時,無論我們多努力在生命的航線上行駛,儘管我們知道方向,費勁地畫出自己的軌跡亦徒然,我們總不能把沙變為水。三人之中,湯米是對改變命運存最大希望的一個,他不顧一切直奔往那艘船,並一直儲著畫下來的畫,就是最好的證據。希望愈大,失望愈大。凱西與湯米在生死離別之際,認清最愛,圖改變命運,終落空。湯米只在歸途中,啕嚎大哭,對生命的無奈遠遠超出個人的力量發出哀鳴。

完全生命.成就大愛.價值所在
電影中一再用 “complete”一字,其一是指複製人完成每一次的器官捐獻,另一方面亦指當複製人捱不過一次又一次的捐獻,他們會希望別人協助完成」生命,賦予尊嚴地死去。其實“complete”背後正正回到起點複製人的生命之所以為之“complete”,是因為他們的生存意義就是器官捐獻。製片亦巧妙地運用色調,醫院內冷冰冰的色調浮現出生離死別的恐懼,反襯出愛及人性的光輝。

劇終,凱西滿眶淚水,望著無際田野說 “What I’m not sure about is whether our lives have been so different from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we save. We all complete.” 說明了每一類人都有存在的價值,所有人都是完全的。“And none of us really understand what we’ve lived through. Or feel we’ve had enough time.”正好提醒我們沒有人真正了解到自己所渡過的一生,並且覺得自己已活夠。

只活一次
複製人的意念,正代表人性的。自古以來,人們就煉仙丹,求永生,戀凡塵。以有涯逐無涯,殆矣。人從誕下來就有生存權利,但渺小如我們,能控制命運嗎?逆天而行,終自食其果。電影更帶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人是為別人,還是為自己而活?如果複製人祇是原形的影子,為器官捐獻而活;那麼你又是誰的影子,為誰而活?畢竟,你我只能活一次